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jpg)
编者按:2017ASCO年会上,IDEA研究脱颖而出,虽该研究从统计学角度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终点(DFS) 3个月非劣效于6个月为阴性结果。但是,3个月组患者与6个月组患者3年生存率仅相差0.9%,引起大会一片哗然。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功教授对结肠癌辅助治疗领域造诣颇深,《肿瘤瞭望》在CGOG 2017年年会之际邀请了陈功教授对结肠癌辅助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并分享了自己在结肠癌个体化辅助治疗方面的临床经验。
《肿瘤瞭望》:今年ASCO年会上报告了一项挑战结肠癌现行标准辅助治疗——IDEA国际协作组研究的结果,旨在评估3个月辅助FOLFOX/CAPOX的疗效是否不劣于6个月方案。该研究结果的发布无疑是结肠癌辅助治疗领域的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多方学者的关注和讨论。您认为这项研究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大会关注的焦点呢?
陈功教授:IDEA研究可谓是今年ASCO上万众瞩目的焦点。首先,IDEA研究入组患者达万人规模,堪称迄今为止横跨12个国家的最大型研究,这么大的样本量在胃癌辅助治疗研究领域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其次,近10年来,结直肠癌辅助化疗领域无突破性进展,治疗格局也未发生较大变化,而IDEA研究已开展多年,其研究成果的出炉完全有可能改变胃癌的临床实践,成为万众期待的焦点。IDEA研究入组了今年ASCO的LBA1研究,而每年仅有4项摘要能获此殊荣,进一步证实IDEA研究成果的官方地位,其影响力不言而喻。
《肿瘤瞭望》:从IDEA研究结果来看,该研究未达到预先设定的统计学目的,主要研究终点(DFS)未达到3个月非劣效于6个月的统计学结论。进一步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这两组方案在高危和低危Ⅲ期结肠癌患者中有所差异,请问对该研究的结果,您如何解读?
陈功教授:IDEA统计学研究结果在ASCO现场引起了较大争议,大会上针对IDEA研究结果的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总体来说,从研究设计方面来看,IDEA研究显示阴性结果,主要研究终点(DFS) 3个月非劣效于6个月的统计学结论不成立。但是,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仅相差0.9%,分别为74.4%和75.5%。研究发现,以往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值得商榷的方面,例如针对Ⅱ期患者进行进一步风险分层(高危Ⅱ期、低危Ⅱ期和中危Ⅱ期)后,再判断是否进行化疗,是选择单药还是联合化疗方案等。而针对Ⅲ期结肠癌患者则无需进行危险分层,只要患者身体耐受性良好就统一采用标准含奥沙利铂方案。IDEA研究提示,临床仍然需要对Ⅲ期结肠癌患者在T分期、N分期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高危组和低危组分层后指导用药方案,例如临床Ⅲ期患者可分为Ⅲa期、Ⅲb期和Ⅲc期,其中低危患者(Ⅲa期与部分Ⅲb患者)采用3个月或6个月化疗方案生存差异仅为0.2%。而高危患者(Ⅲc期和部分Ⅲb期患者,T4、淋巴结N2及以上)采用3个月或6个月化疗方案生存差异较大,约为1.7%。该研究危险分层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前期Ⅲ期结肠癌患者存在不同危险分组的设想。
从临床角度分析,IDEA研究提示,根据患者危险度分层为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在大会上研究者对IDEA研究的统计学数据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将统计学数据与临床数据有机结合,尽量在患者生存受损程度降到最低基础上减少患者毒性作用,节约社会资源。最后达成了一致结论:将结肠癌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低危组采用3个月化疗作为一般原则。然而辅助治疗还与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包括患者治疗意愿与耐受性等,低危组中若患者治疗意愿较强、耐受性较好仍然可以采用6个月化疗方案;针对高危组患者选择6个月化疗方案仍是标准治疗方案,若高危组患者耐受性较差,6个月化疗方案期间出现严重毒性反应,可以适当减少化疗时限。另外,目前研究数据仅包含3年DFS相关数据,将来5-7年随访完成后再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3个月或6个月化疗方案的差异性可能会产生变化。
《肿瘤瞭望》:TOSCA研究也是一项比较3个月和6个月的FOLFOX4/XELOX辅助化疗用于高危Ⅱ期及Ⅲ期结肠癌患者的开放性Ⅲ期多中心非劣效性研究。比较有意思的是,在TOSCA研究的分层分析中发现Ⅱ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6个月优于3个月。该结果提示Ⅱ期患者需要6个月标准的辅助化疗。您如何解读?对临床实践有何启示?
陈功教授:临床上部分肿瘤专家对Ⅱ肠癌患者化疗方案和Ⅲ期结肠癌患者化疗方案存在认识误区。近几年研究针对Ⅱ肠癌患者进行危险分层,TOSCA研究入组患者主要为高危Ⅱ期患者。MAGIC研究数据显示,高危Ⅱ期肠癌患者需要与Ⅲ期结肠癌患者进行同等治疗。从临床分期、预后角度考虑,高危Ⅱ期(Ⅱb期、Ⅱc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Ⅲ期结肠癌患者相比较,甚至更差。TOSCA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临床分期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代表患者预后,不同分期的预后之间存在重叠和交叉。临床上针对Ⅱ期高危患者应采用Ⅲ期治疗方案,因为高危Ⅱ期T4a、T4b患者可能复发风险以及采用奥沙利铂治疗获益与高危Ⅲ期患者获益保持一致。
《肿瘤瞭望》:基于IDEA研究结果,肠癌辅助化疗是否可以进入个体化治疗时代?针对基于危险分层的个体化治疗,您认为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
陈功教授:精准医学主要为分子层面,IDEA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层面也可以达到精准水平。从分期角度分析,分期组合较多,临床分期分为Ⅲ a期、Ⅲ b期和Ⅲ c期,不同分期患者辅助化疗获益可能存在差异性,提示针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具有可行性。IDEA研究根据第六版AJCC指南TNM分期进行危险分层,T1-T3N1患者属于低危组,但T1-T2N2患者预后可能也较好,也可以列入低危组。大会针对肠癌患者危险分层进行讨论,基于UICC不同的预后等指标进行更精准的危险分层。未来可能会纳入更多指标进行精准危险分层,包括分子指标、ctDNA指标等。例如,术后检测ctDNA阳性的Ⅱ期肠癌患者采用化疗方案,ctDNA阴性患者则不采用。Ⅲ期肠癌患者经3个月化疗后检测ctDNA仍为阳性的患者将延长化疗时间为6个月。针对经6个月化疗后ctDNA仍为阳性高危Ⅲc期患者,一方面若患者毒性反应较大则采用停用奥沙利铂改用希罗达、5-FU 治疗,另一方面若患者毒性反应较低则将奥沙利铂延长3个月治疗。因此,未来根据不同精准分层给予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治疗是大势所趋。
SACN.OXA.17.06.3692
专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