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 2016]张海梁教授:Cabozantinib有望跻进转移性肾细胞癌一线治疗!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10/18 15:24:57  浏览量:2386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第41届欧洲临床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召开期间,“Presidential Symposium”上公布了三项泌尿及生殖系统肿瘤领域的重磅研究(摘要号分别为:LBA9_PR、LBA30_PR和LBA11_PR),现分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张海梁教授对ALLIANCE A031203研究的点评[LBA30_PR - CABOzantinib versus SUNitinib (CABOSUN) as initial targeted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mRCC) of poor and intermediate risk groups: Results from ALLIANCE A031203 trial]。

  肾细胞癌,是肾脏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全世界每年有超过33万例新发肾癌患者,并有超过14万例进展为晚期转移性肾癌(mRCC)的患者死亡。2006年ASCO会议上Motzer等首先报道了舒尼替尼对比干扰素-α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舒尼替尼凭借其显著优于干扰素-α的疗效,成为晚期转移性肾癌的一线治疗首选药物。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首次使mRCC患者的总生存达到2年以上。在随后的10年的时间里,虽然相继又出现了多种分子靶向药物,但没有任何一个药物能够撼动舒尼替尼作为mRCC一线首选药物的地位。

 

  2016年10月10日,ESMO大会报道了CABOSUN研究的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57例既往未接受治疗的mRCC患者,其中80.9%为IMDC中度风险患者,19.1%为低风险患者,按1:1分组分别给予卡博替尼(cabozantinib,60 mg qd)或舒尼替尼(50 mg qd,给药4周后间隔2周),主要研究终点是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是总生存期(OS)和客观反应率(ORR)。结果显示,在中位随访20.8个月的时间内,卡博替尼相比舒尼替尼可降低31%(HR=0.69)疾病进展风险,中位PFS延长2.6个月(8.2 vs. 5.6个月)。同时,卡博替尼治疗组的ORR显著高于舒尼替尼(46% vs. 18%)。这些有力的数据提示,卡博替尼可能是10年来第一个有希望在疗效上超越舒尼替尼的药物。

 

  当然,我们还不能仅仅依据CABOSUN研究的结果来得出卡博替尼在疗效上优于舒尼替尼的结论:

 

  第一,CABOSUN研究是一项II期临床研究,入组的病例数较少,难免会有病例选择偏倚。在2006年报道的舒尼替尼对比干扰素-α的研究中,舒尼替尼的ORR达到了47%,中位PFS超过9个月,而在CABOSUN研究中舒尼替尼的ORR仅18%,中位PFS仅5.6个月,同一药物在两项研究中的结果相差悬殊。所以,CABOSUN研究的结果需要扩大样本的III期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第二,CABOSUN研究主要入组的是IMDC中度风险患者,提示卡博替尼可能对IMDC中度风险的mRCC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对于低度风险和高度风险的患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去证实其疗效。

 

  第三,根据现有的大宗数据显示,靶向药物治疗后mRC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大约为24个月,而CABOSUN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仅20.8个月,略显不足;并且,CABOSUN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是PFS,而PFS获益并不意味着OS的获益,所以卡博替尼是否能真正延长晚期患者的OS需要更多的后续数据才能确定。

 

  最后,卡博替尼治疗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性的。卡博替尼是MET和VEGFR双通道的口服小分子激酶抑制剂,该药于2012年11月29日获批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2016年4月25日获批二线治疗既往接受过抗血管新生治疗的mRCC,在临床上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根据CABOSUN研究的数据,卡博替尼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高血压(28%)、腹泻(10%)、足底肿痛(8%)、疲劳(6%);而舒尼替尼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高血压(22%)、疲劳(15%)、腹泻(11%)、血小板减少症(11%)、口腔黏膜炎(6%)。两种药物各有不同的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尤其是血压的监测,在出现3/4度毒副作用的时候及时对药物进行剂量的调整,并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专家简介:

 

张海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目前主要从事肾癌的规范化诊治和相关临床基础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2篇。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学术骨干参与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项和上海市卫生系统重要疾病联合攻关项目1项。以第二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先后8次在欧洲泌尿外科年会、美国泌尿外科年会、美国泌尿肿瘤年会发言和壁报交流。现任上海市泌尿外科学会肿瘤学组秘书、上海市泌尿外科学会青年学组委员。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吉晓蓉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舒尼替尼肾细胞癌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