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吴炅教授专访:关爱女性,将乳房整形融入乳腺癌多学科诊治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10/16 10:44:33  浏览量:1886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瞭望:前不久(9月8日~10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承办的“第四届青岛国际乳腺疾病高峰论坛暨第二届青岛国际乳腺疾病青年论坛”上,《肿瘤瞭望》特别邀请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接受采访,吴教授分析了目前国内乳腺癌乳房整形的基本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分享了乳房整形方面的经验。

吴炅教授
 
国内乳腺癌乳房整形现状与问题
 
吴炅教授:外科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女性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乳腺癌呈现分期趋早的态势,很多患者在肿块较小,甚至自检还没发现的时候就确诊了,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适合保乳手术。目前国内乳腺癌保乳率约20%,仅个别中心能够达到与国外相近水平,部分中心甚至更低。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一般的保乳技术并不能满足乳腺癌患者对乳房外观的需求,一定范围的切除及放疗后,保留的乳房有可能出现纤维化或畸形。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保乳本身可以结合整形外科技术,改善乳房的修复情况。今后对于有保乳指征的患者,保乳联合乳房整形的应用会越来越多,甚至很多保乳困难的患者也能通过这种联合外科实现保留乳房。
 
对于病灶比较大,或多灶性病变,或伴有广泛、恶性特征钙化灶以及乳头溢血等不适合保乳的乳腺癌患者,不得不做全乳切除。这些患者通过整形美容技术再造乳房的比例相对较低,五年前不到5%,近几年有所上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已经达到15%左右。虽然比不过美国、欧洲的中心,但国内全乳切除后乳房整形手术量增长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国内乳腺癌乳房整形的发展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缺少专科培训,很多乳腺外科医生都来自普外科或者肿瘤外科分出来的亚专科,没有在整形外科学习过,因此很多中心需要邀请整形外科人才加入团队。但问题在于,国内的肿瘤专科医院往往没有整形外科,而综合性医院的整形外科人员也不多,时间精力有限,能真正投入乳腺癌乳房整形的人力不足。另外一方面,医生和患者对乳房整形理念的接受程度有待提高,这也限制了乳腺癌乳房整形工作的开展。
 
除了技术、理念之外,乳房整形还需要用到假体和其他辅助材料。在国外这些耗材的可选择范围很广,而国内相关产品正在进入市场,留给乳房整形的选择余地不多,乳房重建后的美观可能会打折扣。所以,多方面的因素都对规范开展乳腺癌乳房整形工作造成一定阻碍。但是我相信,在乳腺外科相关学术组织的推动下,制定颁布一些专家指南和共识,通过举办高水平培训班或学术会议,提高国内医生乳房重建技术水平。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乳腺癌患者从中乳房整形中获益,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乳房整形也是乳腺癌全程管理的一部分
 
吴炅教授:对于乳腺癌乳房整形,中国女性并不会因为文化差异而降低对身体完整性和乳房美观的要求。事实上,患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文化、环境、家庭观念,甚至同一病区患者之间互相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因素,乳腺外科医生应该以正确观念向患者做宣教工作,让他们理解乳房整形对未来生活的重要意义。
 
在临床工作中,绝经前的年轻乳腺癌患者比较多,他们还在工作,也有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这就要求乳腺外科医生设计合适的手术方式,满足他们对形体和外观的需要。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乳腺癌的乳房整形开展起来后,如何将手术与乳腺癌的全程管理进行有序衔接,需要多学科团队好好磨合。
 
从实践来讲,我们会以患者的治疗诉求为出发点,术前与患者做好沟通工作,共同规划未来的治疗策略和时间安排。总的来说,在确保肿瘤治疗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兼顾到身体的完整以及后续治疗,积极避免影响乳房整形效果的负面因素,也不能干扰后续辅助治疗。
 
专家简介
 
吴炅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吴炅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