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 2020丨张永红教授:儿童少见类型淋巴瘤特点及诊疗现状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0/9/22 15:11:38  浏览量:1146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和国家癌症中心主办的第23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0年CSCO学术年会于9月19日拉开帷幕,在第一天的血液病专场中,高博医学(血液病)研究中心北京博仁医院医疗院长、北京儿童医院淋巴瘤科主任医师张永红教授进行了《儿童少见类型淋巴瘤》的精彩报告,系统性讲解了儿童原发纵膈的大B细胞淋巴瘤、儿童滤泡性淋巴瘤以及儿童外周T细胞淋巴瘤等几类少见淋巴瘤的特点及诊疗现状。

 

 

 

儿童原发纵膈的大B细胞淋巴瘤

 

 

 

 

儿童原发纵膈的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2%。在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上都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但也具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因此需要注意鉴别诊断。临床特点为:主要发生于胸腺,表现为纵膈肿块,肿块体积通常很大,常侵犯临近器官如肺、胸膜和心包,也可能侵犯锁骨上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由纵隔肿块压迫引起的症状,如: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等。肿瘤远处转移包括肾脏、肾上腺、肝脏或中枢神经系统,但通常无骨髓累及,其次B症状也可能出现。

 

PMBCL病理

 

儿童PMBCL治疗最早采用的是CHOP方案,但总体疗效差。后来逐渐采用成熟B细胞的方案,不同协作组也分别做了治疗方案的探索。国际FAB/LMB96研究治疗PMBCL患者的5年EFS为66%,另一项前瞻性Ⅱ期观察DA-EPOCH-R疗效的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案2年期EFS为69%,与早期NHL-BFM采用DA-EPOCH-R获得2年EFS 92.8%令人鼓舞的结果相反,而回顾性的研究结果为81%。综上,这使得儿童PMBCL没有单一的最优一线治疗方案。美国的许多中心使用DA-EPOCH-R, 而欧洲的许多中心遵循FAB/LMB方案,无论是否使用利妥昔单抗。北京儿童医院也采用DA-EPOCH方案来治疗儿童PMBCL。

 

对于复发/难治性儿童PMBCL的治疗,如果一线治疗中没有接受过放疗并局限于纵膈的患者,加入放疗可能有效。高剂量的二线化疗方案包括R-ICE、R-DHAP结合放疗仍然可使一部分难治复发患儿达到缓解。免疫与靶向治疗在复发难治PMCBL中的探索应用也逐渐增加,比如有学者尝试抗CD30抗体药物结合物BV,但因为Ⅱ期总体反应率(ORR)低于13%试验提前停止。此外还有PD-L1,JAK抑制剂用于难治复发PMCBL的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远期疗效还有待探索。近年来,CAR-T治疗进展速度比较快,多中心CD19-CARTⅠ期和Ⅱ期试验,初步结果令人鼓舞,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PMBCL方法,但仍缺乏远期的疗效和大宗数据的报道。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

 

 

 

 

儿童型滤泡细胞淋巴瘤(pediatric follicular lymphoma PFL),约占NHL的1%~1.5%,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预后等都区别于成人滤泡性淋巴瘤(FL)以及其他类型儿童时期淋巴瘤,2016版WHO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更新时更是将PFL与成人FL区别开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疾病。

 

 

 

 

NHL分类

 

 

 

 

不同于成人FL,PFL进展相对较快,确诊时多为Ⅲ期或Ⅳ期,可能更容易转化为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PFL现有报告病例少,报告临床特征也与成人FL显著不同,大部分报告均为早期病变,临床病变较轻,常见头颈及扁桃体病变,也偶见多部位的结外浸润。PFL免疫表型及基因特点也同成人FL有所不同,PFL的BCL-2表达率较成人低,PFL缺乏BCL-2重排,通常也没有BCL-6和MYC的重排。TNFSFR14突变在PFL中常见,其与成人FL发生频率相似,43%的PFL可以检出MAP2K1突变,而在成人FL罕见。

 

PFL的治疗与管理应与成人FL区别对待。与成人FL自然病程较长,单纯化疗后易复发、很难治愈不同。PFL治疗相对简单,经过短疗程小化疗、甚至早期局灶性肿瘤仅仅单纯手术切除即可控制病情。常用的方案为COP、CHOP,国际多中心治疗PFL无论采取哪种方案缓解率均达到100%。北京儿童医院及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CNCL)应用改良LMB89/96的A组和B组方案治疗PFL,全部无事件生存。PFL总体5年无事件生存普遍大于90%。

?

 

 

 

儿童外周T细胞淋巴瘤

 

 

 

 

外周(成熟)T细胞淋巴瘤在儿童时期为少见类型的淋巴瘤,主要包括: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皮肤脂膜炎T细胞淋巴瘤、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以及EBV相关的T淋巴增殖病。这是一组生物学特点多样化的侵袭性疾病,共同的特点是起源于胸腺后的T淋巴细胞,每个亚型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预后、化疗反应都不相同,临床表现往往与肿瘤细胞的功能有关。

 

外周T是一组比较容易误诊的病理类型,因为从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到基因都没有特异性。除了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有t(2;5)(p23;q35)特征性的出现,对明确诊断有帮助,其他都需要鉴别诊断。

 

 

 

 

外周T/NK细胞淋巴瘤的骨髓图像

 

 

 

 

目前关于儿童外周T细胞淋巴瘤生存情况的大宗报道很少。2014年,BFM协作组对26年间收治的,除ALCL以外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治疗情况进行了总结,共38 例患者采用ALCL样的化疗方案,总EFS 52%。其中非特指型为最主要类型(47%),5年EFS 61%。而NK/T细胞和肝脾TCL的患者治疗效果最差(17%)。因此得出结论:儿童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取决于亚型,并且较其他任何类型的儿童淋巴瘤的疗效都差(除ALCL外)。近些年因为认识到本病对左旋门冬酰胺酶敏感,人们就开始将L-ASP加入到方案当中,用SMILE、GDP、DDPG、P-Gemox等方案,疗效有所提升。如北京儿童医院用SMILE治疗方案治疗结外NK/T的患儿,三年EFS为75%。

 

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提到的一个类型是儿童EBV+T淋巴增殖性疾病,多与儿童先天的免疫缺陷有很大关系。2008年的WHO分类中儿童EBV+T/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包含种痘水疱样淋巴瘤和儿童系统性EBV+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但在2016年WHO分类中,成为两个独立的疾病,分别为种痘水泡样淋巴增殖性疾病(从淋巴瘤降级为淋巴增殖性疾病)和儿童系统性EBV+T细胞淋巴瘤(从增殖性疾病升级为淋巴瘤)。

 

儿童EBV+T细胞淋巴增殖性病在良性和恶性之间其实是很难区分的,病理医生会根据淋巴增殖是多型性、单型性、多克隆还是单克隆分为增殖病Ⅰ期(良性)、Ⅱ期(交界期)和Ⅲ期(肿瘤期)。治疗不能像原发的T/NK细胞淋巴瘤那样采用强烈的化疗方案,因为有免疫缺陷的存在,如果治疗强烈,反而不一定能够达到很好的疗效,因此目前无明确方案,由于治疗中容易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合并症,总体疗效欠佳。本病治疗关键是要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改善患儿免疫状态,才有可能阻止持续的淋巴增殖状态发展成淋巴瘤。

 

一项来自日本的29例CAEBV患者的报道显示,先给予强化疗,然后进行减轻预处理剂量(RIC)的allo-HSCT,3年EFS达到85%,而对照的清髓组EFS为54%。作者认为清除EBV感染的T/NK细胞是患者长期缓解的基础,建议第一步应用激素、VP16等控制疾病的活化状态,抑制巨噬细胞活化相关的高细胞因子血症,第二步联合化疗比如VLP、Capizzi等方案清除EBV感染的T/NK细胞,第三步HSCT清除残留的感染细胞并免疫重建。

 

对于外周T的治疗,近年来新药的治疗也出现了一些进展,比如吉西他滨、普拉曲沙、罗米地辛、CD52抗体、针对CD30的单克隆抗体、地尼白介素等。但新药多首先用于成人,儿科经验缺乏,我们也希望能多借鉴成人淋巴瘤诊疗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儿童的疗效。

 

 

 

 

专家简介

 

 

 

 

 

 

张永红教授

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淋巴瘤科主任医师

北京博仁医院医疗院长、儿童淋巴瘤科主任

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CNCL)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儿童淋巴瘤亚专业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全国儿童EB病毒协作组副组长

CSCO抗淋巴瘤联盟儿科学组副组长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儿童精准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治疗专委会常委

抗癌协会转化医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副主编、多家杂志编委

从事儿童血液肿瘤临床工作35年,牵头创建了北京儿童医院淋巴瘤专业并成为该专业学科带头人。

担任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7项,GCP研究项目3项,临床试验研究3项,国内外发表相关论文90余篇。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血液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