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清清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Blood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3/31 12:29:27  浏览量:847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好发于亚洲及拉丁美洲,在我国占所有淋巴瘤病例的15%~30%。ENKTL临床表现及预后具有明显异质性,当前预后评价系统多基于临床及病理特征,而基于临床分期制定的治疗方案无法满足个体化诊疗的需求。

2021年3月16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蔡清清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血液学期刊Blood上发表了题为“A composite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prediction signature for 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patients undergoing non-anthracyline-based treatment: a retrospective, international, cohort study”的文章(DOI:10.1182/blood.2020010637)。蔡清清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田小朋副研究员、马淑云博士,美国杜克大学Ken H. Young教授,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Choon Kiat Ong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刘艳辉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蔡清清教授牵头该国际多中心研究创建ENKTL单核苷酸多态性(Signal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预后评价系统,修正了肿瘤异质性及活检取材部位的偏差,作为有效工具个体化预测ENKTL患者预后,可用于指导早期高危患者接受联合放化疗。该评价系统可为不同预后风险的ENKTL患者指导精准治疗决策。



蔡清清教授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T细胞淋巴瘤分子分型及精准治疗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ENKTL发病情况有明显地域及种族差异性,西方国家发病率低,缺乏能用于借鉴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国际预后指数(IPI)、韩国预后指数(KPI)或NK/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NK)等预后系统在指导ENKTL的精准诊疗时,效能并不令人满意。因此,蔡清清教授团队不再局限于使用临床病理预后指标,而从基因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这为提高ENKTL患者的预后判断准确性及早期ENKTL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在这项国际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研究中,首先使用高通量SNP芯片鉴定出与生存相关的36个SNP位点。进一步采用LASSO回归模型构建了一个基于7个SNP的预测模型,可准确计算出个体化预后风险评分,该SNP预测模型在其他国内及国际队列中也具有较高的预后预测效能,且其预测效能不受肿瘤样本类型及肿瘤异质性影响,可作为当前IPI、KPI及PINK等预后系统的补充。


在SNP预测模型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年龄、Ann Anbor分期等临床指标构建的Nomogram评分系统可使预后预测效能进一步提高,对ENKTL患者个体化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SNP预测模型还可用于指导临床决策。在早期ENKTL患者中,SNP风险评分低危患者可接受单纯放疗,降低治疗成本并减轻治疗副反应;而SNP风险评分高危患者则建议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降低复发风险。有助于规范个体化治疗标准,为实现ENKTL精准治疗提供有效新工具。


专家简历

蔡清清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青委副主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专委会副主委

近5年以(共同)通讯作者在Blood,Leukemia,CCR等发表SCI论著14篇,主持3项国自然面上基金及多项省级基金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淋巴瘤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