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6日,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圣迭亚哥召开。大会现场聚集着全世界数万名优秀的血液学工作者,置身其中,你能感受到的一股严谨、精进、包容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艾胜辉 胡锴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7医院
.jpg)
编者按:2016年3~6日,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圣迭亚哥召开。大会现场聚集着全世界数万名优秀的血液学工作者,置身其中,你能感受到的一股严谨、精进、包容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在大会现场,我们特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7医院的艾胜辉教授和胡锴勋教授,共话ASH大会上有关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亮点内容。
《肿瘤瞭望》:12月4日上午微移植世界启动会,请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次启动会的具体内容?
艾辉胜教授:谢谢!今天早晨六点就举行了我们中心与西雅图医学中心、杜克大学、霍普金斯大学联合主办的国际多中心微移植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启动会以及国际微移植兴趣研究组的工作会议。原本预期两个小时的会议在非常热烈的气氛中将近三个小时结束了会议。美国、欧洲17个中心和国内的8个中心代表参与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象征着中国原创主导的微移植这项研究在国际上开花结果,逐渐开始被广泛认同。
胡锴勋教授:这项国际多中心的实验是首次中国研究者主导开发原创的一项研究。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近千例的微移植临床试验,希望我们的治疗手段可以在国际上被越来越多的中心接受认可。
《肿瘤瞭望》:目前您的团队正在进行哪方面的探索?此次美国之行您有哪些收获?
艾辉胜教授:ASH不仅仅是美国的血液学年会,也是国际血液领域最顶级的盛会。大量的临床、基础以及药物的新研究不断涌现到我们眼前。我们来到这次会议期望达到的目的就是将微移植这项临床治疗手段在国际上不断地推进,这不但是第一次中国原创的针对血液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理念,而且是一个非常好的临床实践。微移植不单单是化疗,而是联合了化疗、免疫治疗和移植的一个全新的治疗手段。我们知道,移植、细胞免疫治疗以及药物均为本次会议令人瞩目的要点。此次参会我们不但是要在国际上进一步推广微移植,另方面也是要通过此次会议学习更多的新观点、新理念,包括和移植相关的药物以及免疫治疗,这对我们中心后期的研究也将会非常重要。
胡锴勋教授:我们中心是国内进行血液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比较有历史背景的科室,所以在艾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不断获得各种进步。具体来说我们主要完成了两项跨越:第一是供者的跨越,目前HLA(白细胞抗原)配型已经不再是限制寻找供者的条件了,能够完成不相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微移植;第二,我们将接受移植患者的年龄放宽到了80岁,使得以往定义的50岁以上几乎不能完成传统意义上的移植的患者接受我们治疗技术不再受到年龄限制。我们此次参加ASH会议的一个关注的重点就是国际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动向,目前国外也有针对高龄患者进行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探索,但是并发症依然是无法解决的困扰。
艾辉胜教授:遍览全球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现况,我认为中国还是有我们在国际上的优势,中国在世界上处于独特地位的两项优势就是微移植与单倍体移植。尽管此次会议上西雅图、杜克、霍普金斯大学都进行了关于半倍体移植的报道,但我认为中国的单倍体移植也是极具特色的。而就微移植来讲也独树一帜的,这种技术解决了目前移植物抗宿主与移植物抗白血病之间非常难以平衡的一个问题,此外还解决了以往供者难寻的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微移植已经不再过分要求HLA配型的相合程度了,即便是低于半相合甚至是完全不相合的供者也可以作为供者进行微移植,这一新观点已经被包括国内多中心和国际上多个研究协作组所共同认识接受。我想这项技术必然会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被推进且是的国内外多个研究中心的患者受益。
《肿瘤瞭望》:新药的应用也是本次会议中一个被瞩目的热点之一,在这样一个新药迭起的时代,您如何看待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病治疗领域的地位?
胡锴勋教授:刚才我们提到了很多造血干细胞移植,事实上造血干细胞移植只是一个小概念,从更大的范围来讲,造血干细胞移植隶属于干细胞的生物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只是这个大范围中很小的一部分。诚然,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彻底解决很多类型的血液系统的疾病,而新的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应用一方面减少了很多传统意义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并发症,此外联合应用可以增加抗肿瘤的效果,这两个概念是不存在对立与冲突的。当然从更高的层面来看,目前传统意义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可避免地是存在一些弊端的,比如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免疫抑制以及排异这些现象。如果我们将目前应用的造血干细胞治疗联合当前研究中的一些靶向药物的治疗,而非仅进行传统意义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我们可以在攻克恶性血液病治疗方面获得更大的进步。
艾辉胜教授:正如锴勋所讲,造血干细胞移植只是恶性血液病治疗中很小的一部分,目前进展飞速的细胞免疫治疗对于对于移植来讲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比如CAR-T细胞治疗,2014年Carl June教授在当年的ASH上报道了CAR-T在CD19+ 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上的应用后,成为了CAR-T细胞治疗全球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动点。而我们也在几乎同时报道了我们开创的微移植治疗技术,所以2014年的ASH会议对于移植来讲是一届非常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到现在仅过两年的发展,CAR-T经历了两年的发展已经扩展到了全球各地,这次会议中CAR-T细胞治疗不但应用在了CD19+ 的B细胞肿瘤治疗中,同时在淋巴瘤、骨髓瘤,甚至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也有新的研究被报道。从我个人观点来看,我认为CAR-T这项治疗手段是一柄双刃剑,虽然能够杀灭肿瘤细胞,然而在靶向肿瘤细胞的过程中,存着着各种毒副作用,以及不可避免的白血病复发潜在风险。所以CAR-T细胞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如何进行桥接,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所以CAR-T细胞治疗的发展不会取代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要性,而是提供了恶性肿瘤患者的一个治疗桥接手段。有研究表明CAR-T细胞治疗后进行清髓或者非清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乃至于微移植可以显著降低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风险而提高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所以我认为把CAR-T治疗等靶向治疗和经典移植或微移植治疗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患者获得一个更深层次、更低疾病进展率、更加长程的无病生存,才是未来更好的治疗模式。
专家简介
艾辉胜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307医院血液科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全军放射病研究所所长、全军核化损伤救治重点实验室主任。获总后“科技银星”、“军中名医”等称号,受聘为中央医疗保健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业方向为血液学、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学、放射医学。
胡锴勋教授,解放军307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全军血液学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血液学青委会委员,在JCO、Blood 等权威杂志发表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