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陈启龙教授:微创时代,胰腺癌手术是否唯“微”独秀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7/26 14:33:26  浏览量:1010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7月16日,由天津市抗癌协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胰腺肿瘤区域专科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天津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天津召开。

7月16日,由天津市抗癌协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胰腺肿瘤区域专科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天津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天津召开。为有效推动我国胰腺肿瘤的临床规范化治疗和基础转化研究,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继辉教授牵头筹建成立“胰腺肿瘤区域专科联盟”。会上,《肿瘤瞭望》采访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启龙教授,他介绍了胰腺肿瘤手术的应用现状和应注意的问题,并指出在胰腺癌的临床诊疗中有很多问题没能达到共识,希望通过联盟的成立能做一些临床研究或药物试验,通过大数据做成可以遵循的指南。


胰腺癌发病率的区域差异及胰腺肿瘤区域专科联盟成立的意义
 
陈启龙教授:目前公认,越发达的地区胰腺癌发病率越高,越贫困的地区发病率越低,但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以北上广发达城市居高,高龄人群相比年轻人群更容易患病。所以实际上是贫困地区人口预期寿命短,造成胰腺癌发病率低的假象。虽然目前也有年轻人患胰腺癌,但这类患者还比较少见。另一方面,发病率的升高也与检测手段进步有很大关系,这也帮助临床更快地发现发病的根本原因。
 
目前,胰腺癌在所有肿瘤中是预后较差的一个肿瘤,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胰腺肿瘤区域专科专盟的成立,对胰腺癌的研究及其预后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胰腺癌治疗领域有很多争论的问题尚未达成共识,而这就是胰腺肿瘤区域专科联盟要做的事情,即通过联盟建立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开展临床研究、药物试验,为以后的胰腺癌临床诊疗提供更好的依据,得出可行的胰腺癌治疗方法,并最终形成可以遵循的指南。

微创技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现状
 
陈启龙教授:微创对肿瘤来讲还是较新的技术,而胰腺癌微创手术治疗开始得也晚一些。微创从良性疾病的治疗开始,逐渐扩展到肿瘤,也逐渐被广大患者接受。
 
现阶段,微创在肿瘤的治疗还在尝试,并没有覆盖所有肿瘤。肿瘤是个复杂的疾病,分早期晚期,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无法一概而论。微创时代也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肿瘤问题,只是相对开放手术来说,希望有更多患者能从微创手术获益。

腹腔镜胰腺手术的适用人群
 
陈启龙教授:根治性手术是临床治疗的核心问题,到目前为止,手术是唯一能达到长期生存的治疗手段。腹腔镜手术到底适合哪类人群,这也是临床治疗中经常争论的问题。从目前的研究来看,Ⅰ期或Ⅱ期肿瘤适合做微创,至于Ⅲ~Ⅳ期肿瘤患者就不适合做微创,因为这会牺牲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甚至错失唯一治愈的机会。所以现阶段临床会倾向于选择早期肿瘤患者做微创。
 
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只是操作的工具不同,不能单纯理解为是创新型手术。不论做何种手术,患者的利益要最大化,这也是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

可行胰腺癌联合血管切除的判断标准
 
陈启龙教授:血管对外科手术来说至关重要,是否可以把血管切除再血管重建,从根治性来讲也是外科要达到的最基本技术。肿瘤的复杂程度决定了肿瘤的可切除性不单单要从外科解剖学上判断,这仅仅是其中一个因素。其次,临床应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的患者无论是否切除血管,预后都很差。此外,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是否能耐受手术,如果患者虽然病情处于早期,但如果全身不能耐受,那也无法进行肿瘤切除。作为外科医生本身,要具备血管切除的手术技能,但对每一个患者,要对病情做精准评估,血管切除是否能带来获益。
 
目前全球共识认为,静脉侵犯的患者,如果能做到血管重建,临床是主张切除血管的,但动脉受侵犯目前还处于争论阶段。大部分研究表明,动脉侵犯后,尽管切除血管再行血管重建,效果也比较差,研究预后好的比例极低。后续还需要大规模研究来证实。

胰腺切除后患者后期需注意的问题
 
陈启龙教授:手术是把双刃剑,我们都希望手术带来的创伤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但无法否认,手术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如何平衡获益和风险也是难题。
 
所有外科手术对人都是创伤,这种创伤无法估量,有时候甚至是终身的。胰腺或者其他脏器切除后,患者的营养状态肯定受影响,所以临床要评估患者短期和长期的获益,争取和患者达成共识。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聂会珍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胰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