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乳腺癌患者发病数量呈上升趋势。因此,乳腺癌的诊疗仍需进一步的提高与规范。多学科协作团队(MDT)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主流肿瘤治疗模式,是规范乳腺癌诊治的重要手段。在2022年南北汇-第四届中华乳腺肿瘤论坛召开期间,《肿瘤瞭望》采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周文斌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许守平教授、重庆西南医院齐晓伟教授,请他们就团队间、学科间如何开展科研探索进行了经验分享。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近年来,乳腺癌患者发病数量呈上升趋势。因此,乳腺癌的诊疗仍需进一步的提高与规范。多学科协作团队(MDT)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主流肿瘤治疗模式,是规范乳腺癌诊治的重要手段。在2022年南北汇-第四届中华乳腺肿瘤论坛召开期间,《肿瘤瞭望》采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周文斌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许守平教授、重庆西南医院齐晓伟教授,请他们就团队间、学科间如何开展科研探索进行了经验分享。
01
肿瘤瞭望:您认为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来说,局部消融治疗和手术切除相比治疗效果如何呢?消融手术涉及超声科、外科、介入等科室,您所在的外科是如何与其他科室展开团队间合作的?
周文斌教授:非常感谢肿瘤瞭望邀请我来谈早期乳腺癌消融治疗的话题。目前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已经相当成熟;而消融治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的手段,存在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目前早期乳腺癌局部消融治疗的可行性研究显示,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一系列局部消融的治疗效率是非常高的;但是长期疗效数据有所欠缺,只有一些单臂Ⅱ期临床研究或回顾性研究,证实了其治疗后局部复发率很低。我科开展的临床研究和前期临床研究均提示,消融治疗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治疗模式,但是还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来完成。
此外,消融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其与手术切除不同的地方在于消融之后肿瘤组织还残留在体内,可以发挥肿瘤抗原的作用,所以消融治疗之后患者可产生全身性的弱免疫效应。因此,与传统的手术相比,消融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为未来联合免疫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总体来讲,我认为这样的治疗模式具有很好的应用和发展空间,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对于第二个问题,目前局部消融治疗需要多个科室间进行合作,与我们做外科手术一样,目前我们的综合治疗也是基于多学科合作的MDT模式。消融技术非常依赖于影像学,所以我们在评估时非常关注超声、核磁共振、钼靶等影像学信息。就我们中心来讲,MDT模式已经开展了很多年,条件也相对成熟,团队间的沟通也十分顺利。因此,我认为开展局部消融治疗,需要团队进行充分的沟通,消融前进行充分的评估,提高对技术的掌握,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推动消融的开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整合团队的资源,这就使我们无论在课题内外都要给予各个成员一定的帮助,只有大家共同提高,才能让团队良好运作,最终推动研究向前进步。从转化研究层面来讲,我认为每个人的认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需要外部专业人士的帮助,包括基础研究的专家指导与大咖的引领,他们的稍加点拨即能给我们更大进步的空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总体来说,从我们自身水平的提高到良好的团队协作,以及对团队的帮助,这些方面都要兼顾才能更好的推动乳腺癌局部消融治疗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