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在初治晚期滤泡性淋巴瘤的等效性研究
原文链接:W. Jurczak (Kraków, Poland) 994O - Equivalent efficacy of a biosimilar rituximab and reference rituximab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advanced follicular lymphoma: Extended results of ASSIST-FL, a confirmatory phase III study
背景:根据生物类似药开发指南,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GP2013已经被开发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和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试验。
方法:这项验证性、随机、双盲、对照III期研究,调查了GP2013联合标准化疗方案CV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在既往初治晚期滤泡性淋巴瘤的疗效、安全性、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并与美罗华联合CVP方案进行了比较。主要终点是总体有效率的等效性,95%的置信区间[CI],边际为±12%;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PK、PD和安全性。患者按区域和FLIPI风险评分分层,并随机(1:1)分为8周期的GP2013-CVP(n=314)或R-CVP(n=315),随后在应答者中进行单一疗法(GP213或美罗华)维持长达2年(临床试验:NCT01419665)。
结果:治疗组之间的总体有效率(GP2013-CVP:87.1%; R-CVP:87.5%;差异[95%CI] -0.40%[-5.94%,5.14%]),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亚组分析表明,无论年龄(<,≥60岁),性别,种族,地理区域或大包块,GP2013-CVP和R-CVP之间的总体有效率(ORR)均相似。 亚组分析报告,FLIPI评分为0-2和3-5的患者的数值治疗差异(95%CI)分别为-8.41(-17.09,0.28)和5.74(-1.70,13.17)。来自中期分析与额外的随访年份的安全数据显示,AEs(联合治疗期:GP2013-CVP,92.9%; R-CVP,91.4%;维持治疗期:GP2013,72.0%; R,69.4 %)和SAEs(联合治疗期:GP2013-CVP,22.8%; R-CVP,20.0%;维持治疗期:GP2013 7.9%; R,7.1%)的模式和比率在两个治疗组之间是相似的。
结论:该研究证明了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GP2013与参照药物利妥昔单抗在初治晚期滤泡性淋巴瘤中ORR的等效性。亚组分析观察到ORR的相似性,安全性也相当。基于证据总数,GP2013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是需要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的一个重要选择,并有助于维持癌症护理成本。
专家点评
目前国内外对于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物的研究众多,国内厂家也是越来越多,目前已经有信达IBI301、海正的Hi、复宏汉霖的HLX01等产品在进行临床I-III期的临床试验。ASSIST-FL试验显示,诺华生物类似药GP2013与美罗华具有高度相似性,并且证实了初治晚期滤泡性淋巴瘤中ORR的等效性,而且安全性也相当。对临床试验结果的解读,我们不能只看到一些短期的疗效如ORR的数据,长期疗效是否能达到等效仍不确定,我们拭目以待。
二、CD123/CD3双特异性双亲和性重靶向(DART)分子在AML/MDS中的I期临床研究
原文链接:R. J. Molenaar (Amsterdam, Netherlands) 995O - Interim results from a phase 1 first-in-human study of flotetuzumab, a CD123 x CD3 bispecific DART molecule, in AML/MDS
背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CD34+CD38-细胞高表达CD123,并与高风险的疾病和疾病进展相关。CD123在正常造血干细胞(HSC)上的表达可以忽略不计,使得以CD123为目标实现有希望的优先消融的策略成为可能。Flotetuzumab(MGD006 / S80880),一种新型CD123 x CD3双特异性DART蛋白质,旨在靶向CD123+细胞并利用T细胞加以清除。
方法:I期剂量递增研究将确定安全性、最大耐受剂量和计划表(MTDS)以及flotetuzumab的初步抗白血病活性。复发/难治性(R/R)AML或中度-2/高危MDS将以3至1000ng/kg/天的剂量连续输注28天循环治疗。在C1W1期间,患者接受30ng/kg/天的导入剂量(LID)3天,然后100ng/kg/天,持续4天。 在C1W2-4期间,患者在4天用药/3天休息或连续7天用药的每周计划中接受目标剂量(300-1000ng/kg/天)。在2周期及以后,患者在队列目标剂量下以4天用药/3天休息的方案进行治疗,最多进行12周期。队列扩充将招募24名AML和24名MDS患者。疾病状态由IWG标准评估(临床试验:NCT02152956)。
结果:患有R / R AML / MDS(35/3)的患者一直应用flotetuzumab治疗,最高剂量为500ng/kg/天。迄今,flotetuzumab已证实可接受的耐受性。 最常见的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是输液相关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29/38,任何级别76%;3/38,8%G3)。14/38(36%)患者观察到≥G3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 LID策略和早期使用托珠单抗可以减轻这种毒性,并限制皮质类固醇的使用。在每天500ng/kg时,在治疗的4/8例患者中观察到抗白血病活性,包括CRi(n= 2),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n= 1)和骨髓白血病细胞减少> 50%(n= 1)。
结论:迄今为止flotetuzumab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并证明了抗白血病活性的早期证据。
专家点评
Flotetuzumab(也称为MGD006和S80880)是一种识别CD123和CD3的DART分子。 CD123是白细胞介素-3受体α链,在AML和MDS中过度表达,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CD123在正常造血干细胞上的表达可以忽略不计。Flotetuzumab的主要作用机制被认为是其将T淋巴细胞重定向以杀死表达CD123的细胞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点,DART分子将识别CD3(T细胞表达的活化分子)的抗体的一部分与识别靶标癌细胞上的CD123的臂结合。该1期剂量递增研究评估了复发/难治性AML或MDS患者中flotetuzumab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目前结果表明,flotetuzumab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并证明了抗白血病活性的早期证据,为治疗AML/MDS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甲状腺癌患者应用放射性碘治疗后发生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风险:基于人群的研究
原文链接:R. J. Molenaar (Amsterdam, Netherlands) 996O - Risk of developing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in well-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WDTC) patients treated with radioactive iodine (RAI):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背景:分化良好型甲状腺癌(WDTC)应用放射性碘(RAI)治疗后白血病的风险增加。然而,WDTC幸存者RAI治疗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风险尚未得到证实。
方法:在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中,我们查询了18个经手术或手术后RAI治疗的WDTC患者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 我们评估了WDTC患者发生AML的风险动态及其与RAI的关系。 我们还研究了病例对照研究中WDTC诊断后发生的AML的临床预后。
结果:在1973-2014年间确诊的148,215例WDTC患者中,55%接受单独的手术治疗,45%接受手术治疗和RAI。经过中位数4.3人年数的随访(IQR,1.9-7.4),44例单独手术和56例经手术和RAI治疗的WDTC患者罹患AML。与普通人群的背景几率相比,接受手术及RAI治疗的患者患AMI的几率逐渐增高,并在RAI治疗后的第一个三年内达到高峰(RR:5.6,95%CI:3.8-8.1,P<0.0001)。在多变量分析中,校正性别和WDTC肿瘤大小后,与单独甲状腺切除术(HR:1.38,95%CI:1.09-1.75,P= 0.007)相比,患者年龄(HR:1.03,95%CI:1.02-1.05,P<0.001),WDTC肿瘤分期(HR:1.36,95%CI:1.04-1.79,P= 0.03),WDTC的RAI治疗是AML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与不发生AML的匹配的WDTC患者相比,手术和RAI治疗后发生AML的WDTC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中位OS:7.5年vs.24.4岁,P<0.0001)。最后,WDTC患者中经RAI治疗后诊断为AML患者比自发性AML患者预后更差(中位OS:1.2年vs 3.5年,P= 0.004)。
结论:RAI治疗与WDTC幸存者中发生AML的风险增加有关。 与放射治疗或化疗后出现的治疗相关的急性髓性白血病(t-AML)类似,RAI相关的AML预后较差。考虑到WDTC诊断时患者年轻和高存活率,WDTC幸存者的AML发生率可能会持续上升。
专家点评
随着分化良好型甲状腺癌(WDTC)发病率逐年增加,放射性碘(RAI)已经成为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既往研究表明,与未接受RAI治疗组相比,RAI治疗可增加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生风险。与放射性碘相关的第二原发肿瘤主要有三种,依次是唾液腺癌、白血病、肾脏肿瘤。该研究表明,RAI治疗与WDTC幸存者中发生AML的风险增加有关,且RAI相关的AML预后较差。考虑到WDTC诊断时患者比较年轻且高存活率,WDTC幸存者的AML发生率可能会持续上升。所以,一旦RAI治疗结束,患者应该进行严密随访,密切关注继发肿瘤的可能性。
专家简介
张会来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20年,专注于恶性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研究。现任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主任,担任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抗衰老协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等。1996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获肿瘤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肿瘤学博士学位,2008年受瑞士政府合作发展基金资助赴南瑞士肿瘤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赴美国佛罗里达州Moffitt肿瘤中心接受国际临床试验项目(IVSP)培训。在Blood、Oncotarget、Leukemia & Lymphoma等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四十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天津市科委、卫生局和医科大学科研项目等。先后获得第二十二届亚太抗癌大会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赵培起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淋巴肿瘤科,肿瘤学博士。主要从事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内科诊治,研究方向为纳米靶向药物制剂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发表SCI文章十余篇。